這家庭發現兒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樣,充滿創意,但卻標籤為「名命速度」很弱的學生。他們充滿疑問,難道「教育」是需要每個孩子都一樣嗎?為何要我的孩子去fit in教育制度這個箱子,如塞不進就貼上的一個標籤?幸好,也因此他們為兒子選擇了更符合及能容納他的教育—華德福教育。
💬華德福家長心聲
兒子在主流小學返小一及小二時,並不願入校門,他有無數不想上學的想法。
「返學為咩?返學咁很辛苦。」
他的思考辯証能力很強,喜愛創新,個性真是不合一大班在課室坐好上課的人。當時他找不到回校的亮點,小息沒興趣跟同學玩,連學校聖誕聯歡及旅行等也不感雀躍。大部分老師與學校工友也認為兒子很黏我,但我知道那是兒子不適合這種工廠式教育制度。
我們幸運地認識到華德福教育,於是完成主流小二後便來到Starhill共學,今年已是第五年了。雖然狀態有時仍會反反覆覆,但他是十分喜歡老師、同學和這裏的學習環境。他的狀態也讓我們作為家長的,反思到家人關係及相處模式對孩子有何影響。
華德福教育是按孩子發展的需要及階段而施教適當的內容,過程是要滋養孩子身、心,著重孩子心靈的部分,關顧他們的意識形態。我看到以往心中常存恐懼及逃避的兒子,近年內心開始變得強大起來,懂得用自己內在的力量去面對問題。在學習方面,他離開主流學校前經EP評估「名命速度」很弱,屬讀寫障礙的一種。
Starhill接納不同能力的孩子,不會特殊標籤或突顯孩子強弱項,在這裏可以待孩子在適當時候就爆發他的學習能耐。兒子喜歡思考問題,不愛機械式運算,背乘法表亦是件難事。今年有次在他學習數學課後,自己主動畫出多個正方形,想看看正方形的對角線跟邊長有何關係。Starhill的孩子就是如此,可以有更大的空間,按著自己的步伐去學習,探討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事物。
兒子在這幾年,透過不同的項目,包括:食育課、建築課、木工課、樂器課、露營、遠足、遊戲課、節慶活動,得到不少內在的滋養,這一切都是很好的成長體驗。
嘉慧 & 雄